自然語言處理,一個跟日常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領域,也是一個肉眼可見飛速進步的領域。無論是機器翻譯,還是語音操作,都在十多年間,從錯誤百出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甚至超越大多數(shù)研究生。當然進步最大的還是文本生成,也就是讓機器來回答問題,大模型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
然而,對于語言研究的相關專業(yè),感覺可能是五味雜陳。很多傳統(tǒng)方法,一夜之間被大模型超越。許多職業(yè)擔心自己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其中排名第一的大概就是翻譯。自然語言處理是受到大模型沖擊最大的領域,因為大模型的全稱就是——大語言模型。
人工智能掀熱潮,智能時代話智能,《錨點》推出系列對話,本期深入探討:大模型時代,語言學研究該向何處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袁嵐峰對話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主席、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宗成慶研究員,東方衛(wèi)視7月30日22點,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7月31日22點30分播出。
編輯: | 劉俊 |
責編: | 康萬郡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