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號,法國大選首輪投票結果出爐。進入第二輪對決的,一位是“非左非右”的“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另一位是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馬克龍得票率為23.82%,勒龐為21.58%。
這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59年來,首次由兩位不屬于傳統(tǒng)左右翼政黨的候選人站上“決賽“舞臺。
傳統(tǒng)政治勢力失勢
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法國整體的失業(yè)率保持在10%,且絲毫沒有下降的意思。25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yè)率更是高達25%。
而2015年的巴黎恐襲,2016年的尼斯恐襲,甚至大選前發(fā)生在香榭麗舍大道上的恐襲槍擊,安全問題和種族問題在法國糾纏。
選民們覺得,輪流治理法國的兩個黨派,并未給法國帶來改變。這也造成傳統(tǒng)政治家早早就偃旗息鼓。
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朗德支持率始終不盡人意,因此他很早就表示不會連任。前任總統(tǒng)薩科齊在中右翼初選中首輪就淘汰出局。
而進入大選后,左派執(zhí)政黨社會黨候選人伯努瓦?阿蒙處于劣勢,右派反對黨共和黨的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則身陷“空餉門”,同樣無法被選民擁護。
最后走入第二輪選舉的是兩位相對來說從政經(jīng)驗較少的“菜鳥”。他們其實得益于傳統(tǒng)政客在一些事務上的“無能”表現(xiàn)。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葉江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接二連三發(fā)生恐襲這樣的情況,是對勒龐有利的。
有很多騷亂都和移民有關,而大多恐襲又是“伊斯蘭國”所為。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勒龐的一些政治主張就會得到極右翼人群的支持,有些中間偏右的也會傾向于她。加上她的反全球化、反歐盟主張,極左翼和極右翼又會合流。這樣一來對勒龐利大于弊。
至于馬克龍,葉江表示,他有可能推動法國進行經(jīng)濟自由化的改革這一許多傳統(tǒng)政客未能完成的夙愿。法國是全世界每周工作時間最少的,只有35小時,而且有錢人交的稅也是最高的。這些都是“大政府”的表現(xiàn)。雖然從薩科齊時代,法國就想做出改變,但迫于各政黨和工會壓力無法推動。
由于馬克龍自己本身“沒有背景”,也就是說,沒有過多政黨的牽絆,他有可能會在上任后努力實現(xiàn)自由市場。
針鋒相對的兩人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年僅39歲的年輕人,不標榜自己的“左右”,強調經(jīng)濟自由主義和社會公平正義。
而瑪麗娜?勒龐,在歐洲民粹主義抬頭的潮流中,提出以極端措施改變法國,強調法國獨大。
這兩位闖入第二輪投票的候選人的政策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在對待歐元和歐盟的態(tài)度上,馬克龍被認為是最堅定的歐盟支持者,力促歐元在更大范圍流通。而勒龐則要退出歐元區(qū),并表示當選后,將和歐盟就法國地位重新談判,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將效仿英國舉行“脫歐”公投。
移民問題上,馬克龍將法接納難民,反對關閉邊界。雖然他認同收緊移民政策,但不會對歐洲難民危機視而不見。勒龐對待移民的態(tài)度就嚴苛多了。她堅決驅逐被情報機構懷疑的外國人,并宣稱每年僅接受移民不超過一萬人,還要切斷非法移民獲取合法身份的途徑。
在安全問題上,兩人雖然都強調增加警力和國防開支,可是在區(qū)域安全上,勒龐的政策更趨“孤立”。她不僅譴責北約,還威脅要退出北約,在恐怖主義問題上“自掃門前雪”。
不過,競選時的說辭和上臺后的施政是兩回事。葉江表示,6月,法國還將進行國民議會的選舉。屆時,不論是馬克龍還是勒龐擔任總統(tǒng),議會的左右翼占席組成與總統(tǒng)之間的關系,將成為一大看點。
此外,兩位候選人的支持者也可謂屬于兩個陣營。
復旦大學法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驥指出,馬克龍畢業(yè)于巴黎政治學院,畢業(yè)以后還進入了國家行政學院。這些都是培養(yǎng)精英政治家的沃土。至于勒龐,張驥表示,她的支持群體正是可能反對馬克龍的人。勒龐代表了傳統(tǒng)的底層人士,也代表了那些失落的中產(chǎn)階級。全球化、 歐洲一體化使得法國的相當一部分的中產(chǎn)階級資產(chǎn)縮水,中產(chǎn)階級貧困化。中產(chǎn)者一下子落到底層了,其失落的心境自然就特別聽得進勒龐的這種所謂的“人民的名義”的代表著者。
不選最好,而是拋棄最差的選擇
事實上,法國人不僅僅是選出一個總統(tǒng)人選。
未來的法國領導人會將把法國引向何方?是極右翼還是保持傳統(tǒng)的價值觀?法國和歐盟還能保持正常的交往嗎?與其說法國人在做馬克龍還是勒龐的抉擇,不如說法國人正在作這些問題的選擇。
馬克龍、勒龐不僅政見針鋒相對,得票率也相差無幾。此外,雖然敗選的菲永和阿蒙23日晚均在電視講話中承認敗選,并呼吁選民支持馬克龍。但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指出,到目前為止,其實他們的支持者內部也產(chǎn)生分歧。根據(jù)最新的數(shù)據(jù),菲永的支持者現(xiàn)在有一半還沒有表態(tài),換句話說跟隨菲永的支持者,轉投馬克龍陣營的只有50%。
另一方面,崔洪建還表示,這次第一輪投票得到將近20%投票率的梅朗雄沒能在第一時間表達對馬克龍的支持,實際上也說明,左右陣營的水火不容。
可見,無論是中間選民、左翼選民還是極右翼選民,都牢牢堅守自己心中的選擇。這意味著法國社會的分裂,如今已經(jīng)是涇渭分明。
二選一淘汰那個以微弱劣勢敗北的候選人。這場總統(tǒng)選舉不再是選擇最好、最合適的候選人,而是拋棄最差、最“倒霉”的那個人。
這樣的分裂,這樣的被動,不論最后選出的這位候選人手中的標語是“開放”還是“封閉”,都會讓另外的一群人感到被“徹底拋棄”。這也是這屆法國大選最大的悲哀所在。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浦潤民 實習編輯:祝聞豪)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