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閔行區(qū)疏影路的青年公寓里,有一棟樓很特殊,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布家園”。在這里,17個房間滿員,免費入住的都是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看病治療的重病患兒家庭,運行至今,這個臨時小家,為400個家庭,提供了3500個夜晚的住宿。這個“小家”,是如何運行的,這樣的模式,能否復制推廣?
打蛋、下鍋、翻炒,不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番茄炒蛋出鍋。高亭亭為兒子下廚,做了可口的午餐。等候了半個多月,終于住進這個小家,高亭亭的心,落定了。獨棟的樓宇內,有共享廚房、獨立衛(wèi)浴,房間內洗衣機、小冰箱、電飯煲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10歲的辰辰滿月時,就被查出患有嚴重肝病,這些年高亭亭帶著兒子四處奔走求醫(yī)問藥。今年9月,她帶著兒子辰辰來復旦兒科醫(yī)院治療,正為每天200多的住宿費發(fā)愁的時候,醫(yī)院的公益項目"小布家園",向她伸出了援手。
高亭亭說,當時醫(yī)生就跟她講,有這個愛心小屋,可以申請。像她家兒子這種情況,前三個月,都要一個星期一次復查,所以就申請了。
同一時間入住的還有熊先生一家,他13個月大的孩子,剛剛做完腦部手術,入住這個小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熊先生感慨萬千,因為“小布家園”,解決了他歸宿問題、做飯的問題,然后可以讓他安心地給孩子看病。
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外地患兒比例高達70%,其中許多患兒家境困難,卻又罹患疑難重癥,需要來醫(yī)院延續(xù)性復診。一年前,"小布家園"開始試點,為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免費住宿。一開始,僅有3個房間,供不應求,患兒家屬只能排隊申請。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社工部醫(yī)務社工王陳鳳說:“考慮最先需要的病區(qū),所以我們會考慮PICU和泌尿外科。其實其他病區(qū)也會有意見,他們兩個病區(qū)為什么能夠有這樣的房間,我們沒有。 最大的瓶頸來自房源?!?/p>
"小布家園"由院方、慈善組織、青年公寓三方共同打造,青年公寓主要為青年人才服務,要騰出大量的房源補充到"小布家園",存在困難。
青年公寓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當時空房不是很多,所以跟公司去溝通了這件事情,后來就把整棟樓騰出來。
在多方的努力下,如今,"小布家園"從最初的3間,發(fā)展到了17間。房間多了,院方又遇到了新的問題。醫(yī)務社工王陳鳳,最初負責"小布家園"的房間分配。工作一段時間后,她卻發(fā)現,家長們的疑問聲音很大。
很多家長會去問護士長,為什么他們可以去住,我們?yōu)槭裁床恍小?
為此,一套病區(qū)負責制應運而生,各病區(qū)的護士長,承擔起摸排的職責。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九病區(qū)普外科護士長吳穎告訴記者,他們都是通過嚴格審核,包括家庭經濟條件,孩子的疾病程度,以及住院的時長來安排
。復旦大學兒科醫(yī)院黨委書記徐虹教授也坦言:“從一開始,我們就希望有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不要在分配的時候,傷到一部分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把有限的資源,提供給最需要的人?如何讓17間房,快速地流轉起來?院方也在不斷試點。比如,各個病區(qū)之間相互協(xié)調,如果近期沒有需求,可以讓出來給其他病區(qū)的患兒家庭入住。又比如,根據不同病區(qū)、病情的需求,調整最長入住時間。 ”
院方也期待,"小布家園"的模式能夠復制推廣,讓更多的患兒家庭從中受益?!? 復旦大學兒科醫(yī)院黨委書記徐虹教授信心滿滿:他們將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爭取明年增設到40個房間,把旁邊的一棟樓,也打造成“小布家園”。希望更多的人,伸出愛心。
屋外有光,屋內是家。這盞不滅的燈,為前來就醫(yī)的困難家庭,帶去撫慰。也期待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進來,涓涓細流匯聚成暖洋,讓上海溫度,溫暖人心。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潘窈窈 實習編輯:尹翼星)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