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韓將迎來建交30周年,中韓關系也在近期出現(xiàn)了新的動向。
據(jù)韓聯(lián)社報道,7月21日,韓國外交部長樸振向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匯報工作時透露,他計劃下個月訪問中國,這也將是尹錫悅政府高官首次訪華。
樸振訪華意在“糾偏”
7月20日,樸振剛剛結束為期三天的訪日行程,抵達首爾金浦機場。在機場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月初曾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借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之機,就近期訪華一事交換了意見。目前兩國正就訪華事宜進行協(xié)調,雖還未敲定日期,但期待中韓外長能在8月會面。
特約時事評論員吳學蘭認為,樸振積極與中國進行溝通,其實是為了糾偏。在外界看來,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上臺以來,其外交政策明顯親美。上個月末,尹錫悅參加了北約峰會,這是韓國總統(tǒng)歷史上的第一次。近期,韓國不僅宣布加入了北約合作網(wǎng)絡防御中心,還高調參加了北約網(wǎng)絡軍演。
美日韓首腦在北約峰會上舉行三邊會晤
而西方現(xiàn)在對韓國的重視也在提升。5月20日,拜登開啟作為美國總統(tǒng)的首次亞洲之行,第一站選在了韓國,而不是關系更好的日本,明顯是想給韓國一點甜頭。
不過,尹錫悅政府也意識到,中國是永遠搬不走的鄰居,中國也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商務部21日表示,中韓建交30年來,中韓貿易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2021年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是建交當年的72倍。今年上半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1842.5億美元,同比增長9.4%。在全球經(jīng)濟脆弱復蘇的背景下,中韓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充分表明兩國經(jīng)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充分展示了雙方經(jīng)貿合作的韌性和潛力。
此外,兩國近期還啟動了中韓自貿協(xié)定第二階段談判,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經(jīng)貿合作好不好,韓國的老百姓和企業(yè)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所以,為了韓國的經(jīng)濟,韓國外長也有意要修復中韓關系”,吳學蘭說。
韓外長:以“普世價值”發(fā)展雙邊關系
而對于樸振訪華的內容,韓聯(lián)社透露,韓方希望能啟動韓中多個高層對話,包括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圣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之間的戰(zhàn)略對話,韓中副外長戰(zhàn)略對話,副外長和副防長“2+2”對話。其中,外交和國防領域“2+2”對話自2015年以來一直處于停擺狀態(tài),但雙方早已就首席代表的級別從原先的司局級提升為副部長級達成共識。
此外,樸振還尋求韓中外長定期溝通的方案,以加強高層之間的溝通和務實合作,謀求韓中關系互惠共贏。
吳學蘭表示,高層會談能不能順暢進行,這是兩國關系夠不夠好的一個重要標志。韓國方面有意尋求雙方有關部門、一定級別的官員,定期進行會晤,這無疑將有利于中韓兩國關系的發(fā)展?!俺霈F(xiàn)問題,大家可以通過定期溝通的機制來及時處理和解決,這有助于減少誤判、求同存異”。
不過,吳學蘭也注意到,樸振21日向總統(tǒng)尹錫悅匯報工作時,在對中韓關系描述上,有一個細微的變化。樸振稱,韓國外交部將基于“普遍價值和規(guī)則”發(fā)展雙邊關系,而在今年5月中韓外長視頻會晤時,樸振更強調的是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精神”為基礎,推動兩國關系實現(xiàn)更成熟和更健康的發(fā)展。
“從中韓關系基礎的表述來看,現(xiàn)在韓國方面弱化了合作利益,更強調所謂的‘普遍價值觀’,而這恐怕指的還是人權、民主、自由等,這也是西方一些國家屢次以此為借口,給中國扣帽子,抹黑中國是所謂‘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吳學蘭說?!拔艺J為,表述上的變化不是口誤,這是韓國外交漸漸西化、親美的又一具體例證”。
基于此,吳學蘭認為,雖然樸振訪華希望能對中韓關系有一些提振作用,但恐怕韓國還是會看美國的眼色,更多用美國的條條框框,來看待現(xiàn)在的中國以及今后的中韓關系?!艾F(xiàn)在說樸振訪華就必然能使中韓關系升溫為時尚早,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應對“最后通牒” 韓國難取舍
而在聽取樸振工作匯報時,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特別提到了供應鏈。他指出,“就韓國在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可能采取的措施,應向中方事先說明情況,以防中方產(chǎn)生誤解。若已產(chǎn)生誤解,韓國外交部應積極開展外交,消除有關誤解”。
今年3月,美國提出與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組成所謂“芯片四方聯(lián)盟”的構想。近期,美國政府下達“最后通牒”,要求韓國在8月31日之前答復是否參加該聯(lián)盟。
韓國《民族日報》評論稱,韓國政府對組建“芯片四方聯(lián)盟”一事感到為難,因為韓國半導體產(chǎn)業(yè)一方面受制于美國掌握的技術和設備,另一方面又依賴中國的市場和生產(chǎn)場地。
去年韓國半導體出口總額中,對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的合計出口份額高達60%,雙邊半導體貿易體量達到760億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3倍以上。在韓企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半導體銷售總額中,對華銷售額所占比重均超過30%。韓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研究院近日發(fā)表的報告顯示,韓國半導體產(chǎn)業(yè)結構以中國為中心,以東盟、美國、日本等為輔。經(jīng)歷了日本的出口限制,韓國增加進口了中國材料,對中國的依賴度進一步上升。
吳學蘭表示,韓國最終如何決定,取決于多方面因素。一是要看美國到底能給韓國多少好處,以彌補其在中國市場的損失。另外,也要看韓國企業(yè)能否愿意承受相應的損失,而如果中國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說不定還會影響韓國其他對中國出口的領域,這或許也是韓國方面不愿看到的。
此外,吳學蘭認為,美國逼迫韓國“選邊站”,其實也是在剝奪韓國的“芯片主權”,這可能會引發(fā)韓國民眾的不滿。而國內民意和輿論的反應,也是韓國政府不得不去考慮的?!耙虼?,對于韓國政府來說,這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韓國不會簡單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吳學蘭說。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楊臻)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