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旅行愿望清單里,一直有個位置留給真正的森林——直到我在距魔都2400公里外,遇見了北緯47°的綠色奇跡:伊春。
這座位于小興安嶺腹地的城市,擁抱著400萬公頃的浩瀚林海,森林覆蓋率高達83.8%。亞洲最完整、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在此靜默生長,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最高可達每立方厘米上萬個——人們稱它為“中國林都”,而我更愿意稱它為“自然界的呼吸療愈場”。
在這片綠意澎湃的土地上,我遇見了一位特別的“森林詩人”——崔健華,是一名“林三代”,爺爺伐木,父親護林,到了他這里,森林里回蕩的不再是油鋸聲,而是祖先留下的聲音遺產(chǎn)——興安嶺森林號子。
這并非尋常山歌。回溯半個多世紀,它是曾回蕩在林間的“勞動密碼”,是東北林業(yè)工人抬運巨木時的“生命節(jié)拍”。每一聲號子,都是一個指令:抬木、歸楞、運輸……步伐一致,生命同頻。
自2014年全面停伐以來,伊春完成了從“木材供應”到“生態(tài)供給”的歷史性轉(zhuǎn)身。站在千年紅松林下,當崔師傅亮開嗓門,一聲號子破空而來,那種原始、磅礡、直抵靈魂的震撼,讓我剎那間領(lǐng)悟了什么叫做“森林的史詩”。
此刻,整片林海仿佛都屏住了呼吸。
如果說每片森林都有心跳,那伊春的脈搏,或許就藏在這即將消失的號子里。從伐木到護林,從順山倒到萬物生,真正的進步,并非讓自然服從人類的節(jié)奏,而是人類重新學會與萬物同頻。
編輯: | 張一葦 |
責編: | 張悅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