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方已就法國和臺灣地區(qū)簽署護衛(wèi)艦合同發(fā)出兩次警告,法國外交部13日依然堅決作出回應,拒絕中方的批評。
法國外交部在聲明中稱“尊重同臺灣作出的合同承諾”,但隨后又表示自1994年以來沒有改變過“一個中國”的立場。
據(jù)法新社報道,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在接受采訪時,不僅不接受中方的批評,反而要求中國“專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他強調“面對新冠危機,我們的注意力和努力應該集中在與病毒的斗爭上?!?/p>
扯上疫情未免就更讓人尷尬了。因為新冠病毒的暴發(fā),法國政府已經(jīng)從中國訂購了數(shù)百萬口罩。另據(jù)新華社報道,自3月份新冠疫情在法國暴發(fā)以來,中國企業(yè)紛紛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各種方式助力法國抗疫。中國各航空公司也積極為法國抗疫物資的運輸提供保障。
那么,在協(xié)同抗疫這樣的危難時刻,法國為何還要在臺海問題上“走鋼絲”?先來看看這筆軍售的內容。
只是軍艦改造?背后性質不一般
此次法國對臺軍售,涉及的是軍艦。
早在1991年,法國曾以28億美元的售價,向臺灣出售了6艘“拉斐特”級護衛(wèi)艦,臺灣稱之為“康定”級巡防艦。當時軍售的具體執(zhí)行方是法國湯姆森-CSF公司,也就是現(xiàn)在的泰雷茲公司。
在當時,為了降低對臺軍售的敏感性,避免過度刺激大陸,法國便采取“裸艦”的方式出售了這6艘軍艦。時隔多年,一直到今年4月7日,臺防務部門發(fā)布公告稱,計劃對這批護衛(wèi)艦進行現(xiàn)代化改造,將從法國采購軍艦干擾火箭發(fā)射系統(tǒng)升級套裝,為其配備干擾誘餌發(fā)射系統(tǒng),以防范導彈襲擊。此次改造合同由法國DCI-DESCO公司獲得,金額約為2500萬歐元。
“雖然這件事聽上去是基于1991年對臺出售6艘軍艦的升級,以法國表態(tài)的‘潛臺詞’是履約合同而已,但這件事的性質其實是極其嚴重的。”臺灣問題觀察員、評論員張彬表示,這意味著法國政府打破了之前“不再對臺軍售”的國家承諾。
張彬告訴看看新聞Knews,此次跟臺灣方面簽訂改造合同的法國DCI-DESCO公司,隸屬于法國國防國際咨詢公司DCI,而DCI是法國國防部的海外運營商。由這樣一家有著濃厚官方色彩的法國公司,承包臺灣的武器裝備的改造和升級,顯然觸碰了中法關系里“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法國與臺灣地區(qū)的這種交易無疑會“破壞中法關系”。
法國國防國際咨詢公司DCI公司官網(wǎng)截圖
對臺軍售背后有何邏輯?
事實上,法國早在上世紀就因對臺軍售領教過中方反制措施的教訓。
1992年,法國不顧中方的堅決反對,執(zhí)意向臺出售60架“幻影2000”戰(zhàn)斗機。這在解放軍還是以殲-8戰(zhàn)斗機為主力的年代,60架“幻影2000”給大陸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面對中方的多次交涉,法國政府無動于衷。最后,中國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撤銷了中法合作的大型項目,宣布不再與法國商談新的重大經(jīng)貿合作項目,甚至嚴格控制兩國副部長級以上人員的往來等。中法之間的外交行動,使法國社會黨政府受到痛擊,最終在第二年的大選中遭遇落敗。而在新政府上臺伊始,便重新謀求改善對華關系。
歷史的教訓難道忘記了嗎?張彬認為,法方這次主動參與到臺灣軍事設備的改造中,雖然一直在重申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并強調指示設備改造,沒有安裝進攻性武器,但這套說辭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如此,法國為何還要執(zhí)意向臺灣出售武器呢?張彬分析認為,首先,軍事設備的改造,涉及到一筆高達2500萬歐元的費用,“賺錢”自然是法國考量的因素之一。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法國想以此對中國進行政治上的試探。
當下,美國在各個層面圍堵中國,不但就新冠疫情“甩鍋”中國,不斷聲稱要對中國追責,更在臺灣問題、兩國貿易往來等多個方面與中國博弈。在法國看來,中國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這個時候挑一挑對臺軍售,也許可從中撈到一些利益和好處,本質上也是想“趁火打劫”。
另外5月20日臨近,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新一個任期即將開場。恰逢臺海局勢波詭云譎之時,法國鬧出這一出,是否暗中助長“臺獨”氣焰,這些都值得觀察。但不管怎么說,這樣的行為,包括法方的蠻橫態(tài)度,如果堅持一意孤行,勢必會對中法關系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加劇兩岸局勢的動蕩。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董亞歡 黃濤)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