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妹今天獨家獲悉,經(jīng)過兩年多封閉修繕,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已經(jīng)完成了大修工程,即將在本周六重新開放。這次修繕歷時兩年,通過對大量歷史文獻的考證,再結合修舊如舊的工藝,重塑了這座文物保護建筑的歷史風貌。
徐家匯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號。它座西朝東, 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國中世紀哥特式教堂,紅色的磚墻,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頂,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高聳入云。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guī)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的第一建筑。
徐家匯天主堂是上海天主教發(fā)源地,其正式名稱為:圣依納爵主教座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區(qū)的主教府所在地。1904年,徐家匯教堂開始動土興建,由建筑師陶特凡設計,1910年10月正式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層,磚木結構,法國中世紀樣式。大堂頂部兩側是哥特式鐘樓,尖頂。高50米。教堂占地面積2670平方米,建筑面積6670平方米,可容納3000余人。
漫漫百年歷程中,徐家匯教堂多次遭到破壞,并經(jīng)歷了數(shù)次修繕。此次大修啟動后,項目設計方花了大量時間查閱文獻資料、確定修舊如舊的方案,并于2015年正式啟動施工。大教堂外立面的修葺是此次整個工程的重頭戲。歷經(jīng)百年風雨,紅色的清水磚不同程度地粉化、開裂,四周的滴水獸雕像也有所破損。
為了盡可能恢復和保留原汁原味的風貌,修繕中對磚墻和雕像進行了精細地清刷,運用相同的材料進行局部修補,使得建筑既獲得保護,也留存了百年時光的印記。而對于兩座鐘樓,由于曾經(jīng)遭到毀壞,重建后使用的也并非原來的屋面瓦。此次大修,項目組在意大利原產(chǎn)地找到了當年使用的頁巖瓦,徹底重新鋪裝,同時進行了防水加固處理,終于令鐘樓恢復到最原始的風貌。
移步至教堂內,中世紀哥特式的風貌更是一覽無遺。日光照射,通體透亮。屋頂墻面全部修補完成,主祭壇的和兩側曾經(jīng)未開放的小祭壇也都全部修舊如舊。而最能代表哥特式風格精髓的玻璃窗花也是此次大修的亮點。幾十扇普通貼花玻璃窗,全部恢復為當年的彩色鉛條玻璃窗花。色彩非常明艷,再現(xiàn)了一個個圣經(jīng)故事,光影斑斕,普照大堂。
據(jù)悉,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徐家匯天主堂的此次修繕是繼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又一次規(guī)模化的整修。由外及內,涉及結構維護、墻面修復、防水處理、恢復方磚地坪等9大項目。自2015年年末啟動以來,原先預計耗時9個月到1年,可最終花了整整兩年。
項目方告訴記者,正是抱著對文物審慎修復的態(tài)度,此次大教堂的修復從方案編制到施工,都遵循了《威尼斯憲章》,也就是保護文物建筑及歷史地段的國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最小限度修補、最大程度保留,一磚一瓦,抽絲剝繭、精細化地修復,工作量巨大。
尊重歷史,不僅僅體現(xiàn)在建筑體本身。根據(jù)教會的要求,此次徐家匯大教堂外的主雕像從耶穌升天更換為耶穌抱十字架;主祭壇雕像也由圣母抱小耶穌雕像換成圣依納爵與八位圣徒像,真正復原了百年前開堂時的景象,也與大教堂正式名稱"圣依納爵堂"完全貼合。
徐家匯天主教堂將于本月16日正式重新開堂,并在今年圣誕節(jié)舉行隆重的儀式活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謝丹青 編輯:董智杰)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