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大的黨代表通道上,有一名來自黨的誕生地的代表,以莊重大氣的形象和娓娓道來的紅色故事,給中外記者和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中共一大紀念館宣傳教育部主任楊宇。二十大閉幕后,楊宇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感觸,踏上了新時代黨史教育工作的新征程。
這是春節(jié)前楊宇的最后一堂黨課,身后是熟稔于心的106頁課件,手中40頁的講稿已翻出折痕。一個半小時,她從解讀二十大報告,到回憶自己走黨代表通道的心情,豐富生動,娓娓道來。掌聲過后,楊宇的虎年黨課之旅圓滿收官。
楊宇告訴看看新聞記者,對于她來說,65堂黨課講完并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她希望在未來的宣講過程中,能將更多新鮮案例帶給更多黨員干部群眾。
3個月,65堂黨課,覆蓋機關、高校、中小學、企事業(yè)單位近七千人次,這是楊宇二十大閉幕后的黨課成績單。不過,她依舊記得開講第一堂黨課時內(nèi)心的忐忑。
楊宇回憶道,第一遍講的時候,她并不確定大家是否能夠接受課件的章節(jié)分布。實際講述后,大家還是表達了高度關注,特別是她將自己坐在人民大會堂聽總書記作報告時的感動點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時,能切身感受到這些點也能感動到聽課的黨員群體。
感動的共鳴,不僅源于二十大精神對黨員和群眾的強大感召,更是由于楊宇的自身經(jīng)歷。楊宇工作在黨的誕生地,20多年來,她的工作始終圍繞著如何講好建黨故事來進行。
“雙向奔赴”這個網(wǎng)絡熱詞被楊宇用來形容黨史講解員和聽眾之間的關系,很新潮,卻尤為準確。在日常工作中,楊宇帶領的是一個平均年齡不滿30歲的年輕團隊,過去一年,他們萌發(fā)并落實了源源不斷的新意,情景黨課、實景沉浸式戲劇、直播云探館、百物進校園,兔年新春特別活動等,不斷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探索潤物無聲的輕量化宣講。
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專員郭藝凡告訴看看新聞記者,講解員不僅是傳聲筒,也不只是錄音機,希望講出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能夠傳遞到參觀者心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更是重要的參與者。楊宇和她的團隊都希望黨史教育的“雙向奔赴”,能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迭代吸引更多的青春力量。
今年是楊宇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工作的第23個年頭,她依然樂此不疲地探索如何用親切生動的語言講述建黨偉業(yè),傳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接下來,楊宇帶領的“一說”工作室將嘗試短視頻講黨史,元宇宙概念也出現(xiàn)在探討中。新的一年,推陳出新的腳步還將繼續(xù)跨步向前。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陸瑤 劉水 孫佳遜 編輯:張錚)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