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明圓美術館“前衛(wèi)主義新潮”這個展覽,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文革之后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第一個純粹的行為表演展“M觀念藝術表演展”,第一個在官方美術館舉辦的行為藝術表演“最后的晚餐”,以及“85新潮”第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表現主義畫展“新具象”。
M觀念藝術表演展
那些曾經亮相上海街頭的行為藝術
繼“前衛(wèi)·上?!虾.敶囆g30年文獻展(1979—2010)”第一單元展覽“重啟現代主義(1979—1985)”成功舉辦之后,該系列展的第二單元展覽“前衛(wèi)主義新潮(1985—1992)”于日前在上海明圓美術館展出。作為上海明圓美術館2018年的開年首展,本次展覽以“前衛(wèi)主義新潮”為主題,在承接上一單元“重啟現代主義(1979—1985)”之遺緒的基礎上,超脫了早期的抽象藝術,以行為表演、表現主義、實驗水墨、裝置藝術等形式進行激進的探索。
“前衛(wèi)·上?!毕盗忻恳淮味紟Ыo我們新的驚喜?!斑@真的都是發(fā)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事情嗎?”也許每一個站在展廳里的觀眾都會如此驚嘆。
街頭布雕
誰曾想到活躍于評論界的學者、文化批評家朱大可早在1991年與藝術家張隆等幾個人在上海美術館做過一場名為《蘋果闡釋》行為藝術。如今,展柜里的蘋果們成為了一件裝置作品,而影像則記錄下了當年的那場頗有點政治意味的表演,只是我們再也無法聞到充斥在那個表演現場空間里的消毒水的味道。蘋果是伊甸園的那只蘋果還是果園里的那只蘋果,最終都是“被吃”。據張隆后來回憶,這場表演結束后,沒有新聞報道,也沒有任何收入,大家吃碗拉面,然后就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一年之后,藝術家倪衛(wèi)華做了名為《連續(xù)擴散事態(tài)——紅盒》的行為藝術。他把印上文字錯位段落的紅盒擴散到商品領域和公共場所,來觀察普通民眾的反應。當時的民眾換作現在,看到這些紅盒子,估計反應的神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好奇、不解和驚訝即便不深挖這一行為的內核,如今再來看當年記錄的影像還是很有意思。它無意中通過影像記錄了那個年代的眾生相,就像是一部市井的紀錄片。
有人說現在很多行為藝術是復刻以前的,行為藝術也就成了被消費的娛樂表演項目。很慶幸,文獻展沒有為了奪人眼球而復刻當年的行為藝術,而以影像和裝置的形式,靜靜地為我們呈現當年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和追求。
歷史長河中記住的也許只是藝術家
“在美術史上, 從三百年五百年來看, 當時什么主義、運動幾乎都消失了 ,剩下的只有藝術家?!?日本著名藝術史學者、藝術評論家千葉成夫在參加展覽座談會中指出。再來看文獻展,似乎也印證了他的話。
劉大鴻 仲秋 布面油畫 80.5×60cm 1989
“1980年代后期,在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全方位形成了一場激進主義的文化運動,尤其是77、78級之后的‘后知青’一代,掀起了一波比一波更為激進的新潮藝術運動。在這一背景下發(fā)生的以先鋒派為特征的前衛(wèi)新潮?!辈哒谷酥炱湔f。如今,無論是“85新潮”第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表現主義畫展“新具象”、標志著上海木刻進入現代主義的“四人版畫展”,還是上海首個純粹的表現主義畫展“現在畫展”,都已經被大家所淡忘。再來看那些曾經參加畫展的藝術家們,他們中的一些人至今活躍于當代藝術界,比如丁乙、孫良、秦一峰、張健君等。
林琳 成其好肖像 布上油畫 60×45cm 1985
在文獻展中,又看到了幾位藝術家的名字被打上了黑框。當年他們是二三十歲的青年,即便如今也只是人到中年,卻已不在了,不禁令人唏噓——他們是龔建慶、楊旭,還有曾被視為表現主義繪畫才子的林琳。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實習編輯:施如順)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