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隨著黃浦江兩岸45公里的濱江岸線貫通開放,上海持續(xù)十余年還江于民的目標終于實現(xiàn)。不過,近日,有市民游客對浦江兩岸貫通后,如何更好地利用提出了新暢想,未來黃浦江上的跨江大橋有沒有可能開放人行通道,讓市民游客在橋上一覽兩岸風景。
沿著徐匯濱江步道,不遠處的盧浦大橋,如同一彎白色長虹,橫跨浦江。和如今只能臨江遠眺不同,不少上海人都曾記得,10多年前,市民游客還可以登上盧浦大橋,一覽遼闊的江景。
與盧浦大橋一樣,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此前都曾開放過登橋游覽,后來考慮到安全因素陸續(xù)關閉。十年過去,人工智能等技術防護手段飛速發(fā)展,是否有可能重啟跨江大橋的觀光呢?
這成為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的同學研究的課題。通過線上線下的800多份調查問卷,他們發(fā)現(xiàn),希望可以在橋上設置人行步道的回復超過6成,同時近56%的市民游客希望深度挖掘浦江兩岸的文化內涵。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教授、調研組指導老師李貴孚認為從跨江大橋是展現(xiàn)我們上海的變化以及展示上海的形象:“我覺得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近距離的滿足市民的需求,游客的需求?!?
放眼全球,倫敦的塔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不僅成為城市地標,更是游客的必看打卡點。而大橋周圍的咖啡館、博物館和廣場等景點,也組成了人氣和煙火氣滿滿的公共空間。
?“像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設計人員在現(xiàn)場就有空間,游客也好當?shù)厝艘埠茫揖涂梢耘苓^去和他說我要什么,這叫參與式設計,這是應對現(xiàn)代社會復雜性,一種比較常用的辦法?!蓖瑵髮W城市規(guī)劃系教授潘海嘯援引了紐約大橋的案例。
跨江大橋研究小組也將課題帶到了現(xiàn)場,楊浦大橋下的這處“綠之丘”曾是寧國路碼頭附近的煙草倉庫,經過重新設計改建成了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建筑本身采用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綠意盎然,站在制高點可遠眺楊浦大橋兩岸,但這里卻明顯人氣不足。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李靜怡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我覺得還要看各個橋地塊的歷史文化,去針對性的開發(fā),利用博物館打卡再把綠之丘這邊開發(fā)起來,進行一個商業(yè)化的聯(lián)動?!?
事實上,大橋周邊人氣不足,不僅是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徐浦大橋、盧浦大橋等跨江大橋都遭遇這樣的尷尬。針對這一現(xiàn)狀,不少專家也建議開放大橋資源,形成空間的聯(lián)動,將人氣帶進來。同濟大學城市規(guī)劃系教授潘海嘯提出建議:“比方說楊浦大橋下面,有沒有可能我們在做一個電梯,可以直接升到楊浦大橋上,你要騎車過去也行,旅游也行,那么在下面濱江訪問的游客也會增加,兩邊的溝通就會大大的改善?!?
市人大代表李騰,不久前提交了一份關于推進上??缃髽蚵糜伍_發(fā)的建議,深入挖掘跨江橋梁的歷史,打造上海獨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如果有朝一日可以開放登橋游覽,我們可以在黃浦江的跨江大橋上面去設置一些四史教育的學習牌,包括兩岸能夠打造這個長廊,能夠去看一看我們大橋的建設歷史,然后能夠感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氛圍是很好的。”李騰說。
這份提案很快得到了市交通委的積極回應,他們將聯(lián)合文旅部門,設計制作黃浦江旅游宣傳手冊,同時也在積極聯(lián)系相關單位,共同嘗試策劃相關主題旅游線路。?
目前,位于閔行區(qū)的昆陽路越江大橋人行步道已經正式開放,市民可以乘坐兩岸電梯到達主橋下層橋面,慢行越江。我們也期待,有朝一日,黃浦江跨江大橋能成為上海的城市旅游名片,享譽全球。?
(看看新聞Knews 記者:趙一凡 王毅 張琦 實習編輯:高雅)?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