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的氣溫急劇下降,空氣中的水氣隨之變冷,于是就凝結成了露水,附落在葉子和花朵上,這便是白露,大約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月22日之間。這個時期早晚氣溫驟降,但白天仍能感到余熱。唐代詩人白居易就趁著早秋晨昏的涼意寫下了《涼夜有懷》這首詩。
白露好似秋天的小確幸,在晨光中閃耀,展現(xiàn)大自然的美好。在中國,每個節(jié)氣細分為三候,白露的三候分別為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羞。
一候“鴻雁來”是指大雁始飛。清明節(jié)氣二候“鴻雁北”指大雁北飛,恰好與其相反。在日本,白露一候為“草露白”,與“白露”字面意思相同,指草木上的露水透白。
白露二候在中國叫做“玄鳥歸”?!靶B”是燕子的別稱,即燕子返回南方。燕子是一年四季都在尋找溫暖地方的遷徙候鳥,因此會在此時“動身”,趕在冬天到來前飛往溫暖的南方。日本的二候為“鹡鸰鳴”,白露期間,鹡鸰會在溪流和沼澤中高亢啼叫,迎來它們的繁殖季節(jié)。
白露三候在中國叫做“群鳥養(yǎng)羞”,也就是鳥兒們忙著為過冬儲存食物。在日本,白露的三候叫做“玄鳥去”。春天時到來的燕子,帶著自己的孩子又飛回溫暖的南方。
白露時,鳥兒南飛、涼意襲來,人們也換上了長褲長袖。中國有句俗語“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建議大家在處暑時每天用18盆水,也就是多洗澡的意思,但到了白露就不能赤膊貪涼了,以免感冒。此外,還有“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的民間傳說。
從前,有個姓張的孝子,以幫人殺豬為生,家中還有個生病的老母親。由于家境貧寒,為了省下錢給母親抓藥,張屠戶春秋穿得很單薄,夏天索性赤膊。立秋后,天氣轉涼,人們都已經穿上長袖襯衣,他卻仍然光著上身。眼看白露到了,這天,他照例清晨 5 點起床去殺豬。白露夜冷,張屠戶忍著寒冷在黑夜中向雇主家趕去。忽然,似乎聽到一陣輕微的“沙沙”聲,不禁加快了腳步。途中不小心掉了只鞋子,便急忙彎身四處尋找。此時,突然沖出兩個人,不由分說把他捆了起來。只聽一人喊道:“終于抓住你了?!币妰扇四贸龌鸩?,他大聲叫喊,兩人驚訝起來:“怎么是個人呢?”原來,他們跑了只大肥豬,找了好久未果,在黑暗中看到一堆白肉晃動,便以為是那只走丟的豬。現(xiàn)在,不少老年人為了告誡年輕人白露多穿衣也常引用這個故事。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這時,甜潤可口的紅薯干可以說是非常應時應景了。
紅薯洗凈切條后放入蒸鍋蒸20到30分鐘左右,待紅薯松軟時將其拿出后靜置放涼;接著,將紅薯條平鋪在盤子里,用微波爐加熱2分鐘,取出后翻面再加熱2分鐘;隨后,放在通風處放涼,曬3到4小時即可食用。
紅薯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等,通過晾曬更能激發(fā)它的甘甜醇香。白露時,除了保持皮膚和肺部濕潤外,多吃紅薯等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可積極調節(jié)身體狀況。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