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網(wǎng)絡博主宇芽發(fā)布了自己從電梯里被拖出的家暴視頻,使得"家庭暴力"這個話題,又一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家都說,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shù)次,那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受害者選擇隱忍?如果遇到家暴,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燒東西砸東西,他動手打了我的頭,眼鏡什么都摔壞了,當天晚上又去把我的門卸掉,把我的手機摔碎?!?br/>
說到上周五的情形,張女士至今心有余悸,正在哺乳期的她遭遇丈夫出軌與家暴雙重打擊,她鼓起勇氣向所在居委求助,婦聯(lián)得到消息后,反家暴聯(lián)動機制同時開啟。
虹口區(qū)婦聯(lián)權益保障部負責人陶華介紹,當婦聯(lián)得到消息后,反家暴項目組的老師將給予受害人進行心理干預 ,讓她感受到她反家暴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
在各方幫助下,目前張女士已在著手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各方也隨時與她保持聯(lián)系,必要時公安部門會上門相助。
“喂!你好,這里是12338婦女維權熱線。”
“他有家暴?!?/p>
“家暴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p>
上海婦女維權熱線常常會接到與家暴有關的來電求助,近一年來,市、區(qū)、街鎮(zhèn)、村居四級婦聯(lián) 收到約500件相關咨詢,其中26-45歲年齡段占比最高,而家暴多發(fā)生在6-10年的婚姻中,其中家庭糾紛是首要原因,感情不和位列其次。
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老師高建秀:“ 可以打110電話,在24小時內如果受傷的話,你一定要去驗傷。”
根據(jù)全國婦聯(lián)第三次調查統(tǒng)計,約有1/4女性在婚姻中遭遇過不同程度家暴,而受害人最終選擇報警前,平均要遭受35次侵害。受害人為何會隱忍了一次又一次呢?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臨床心理科副主任苑成梅介紹,家暴影響了一個人基本的自我價值感,所以當她遇到家暴的時候,她會覺得很羞恥不講,很多人都是忍到最后才會去尋求幫助。
2016年3月,《反家暴法》出臺,隨后上海十部委聯(lián)合出臺關于反家暴工作職責分工文件,市級聯(lián)動機制開始形成。像嘉定區(qū)就設置了反家暴庇護點,專為受害者提供臨時庇護和一體化救助服務。不過,從去年3月投用至今,只接待過兩人。
“臉也是腫的,眼睛也是腫的,牙齒也缺掉了一塊 。”
“可能生命都要受到威脅吧,我就在想怎么樣,我也不能死在他手里?!?/p>
今年5月,已婚十多年的王女士在第五次遭受家暴后,終于向社區(qū)求助,隨后,她搬去了庇護點生活,平復情緒,靜心養(yǎng)傷,同時接受專業(yè)心理和法律幫助。
嘉定區(qū)婦聯(lián)兼職副主席上海心翼家庭社工師事務所主任金婉仙表示,庇護的遠遠少于求助的,求助的遠遠少于受家暴的。
現(xiàn)在,王女士雖然重歸家庭,但依然心有惴惴?!艾F(xiàn)在生活看起來恢復了正常,但其實這個事情是沒辦法過去的。”
家暴的傷害難以痊愈,要真正讓受害者擺脫恐懼,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需要強有力的家暴干預體系支撐。
律師張玉霞告訴記者,被害人遭受家庭暴力的話,律師建議被害人應該馬上去報警,公安機關出警后發(fā)現(xiàn)確實有暴力行為,一般是出具告誡書,受害人也可以向法院去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上海市婦聯(lián)權益保障部部長陸榮根表示,包括相關的民政部門、教育部門和醫(yī)院,這些強制報告的機制都在慢慢地建立,希望以后再引入專業(yè)的力量,讓受害人真正自主地徹底擺脫這樣的陰霾。
幾位處理過家暴案例的專家們都表示,因為家暴一般發(fā)生在隱蔽的家庭空間內部,涉及到隱私問題,取證有時較難,再加上受害者群體,往往在事后得到了施暴者的安撫和道歉后,就寧愿把家丑隱忍下來,這樣其實時間長了只會導致施暴者的有恃無恐。這一方面需要大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從社區(qū)、公安、婦聯(lián)到法院的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系統(tǒng),也需要不斷的強化和完善,讓受害者相信,她絕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而能更勇于向各方求助,盡早徹底擺脫家庭暴力的陰影。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柳依 張予洋 沈曦 張蔚 孫明 沈佳俊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