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假如兩德沒有統一 蘇聯還會解體嗎?
柏林墻倒
1987年,東柏林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示威游行,人們抗議昂納克的保守政策,力挺蘇聯戈爾巴喬夫的開放。
東柏林游行
東柏林游行
然而這場游行的導火索竟然是一場搖滾演唱會。當時,西柏林地區(qū)在舉辦搖滾演唱會,而柏林墻另一側的東柏林年輕人只能貼墻而聽,無法參與其中。
兩年后,人們推倒了柏林墻。
兩德統一趨勢顯現
1989年11月28日,也就是柏林墻倒后的第20天,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提出“十點計劃”,他主張,東德要進行“根本性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兩德之間發(fā)展出“聯邦政治結構”,最后,以自由、自覺的方式,實現統一。
而這時,民主德國的情況已經相當糟糕,上百億馬克的債務甚至超出了蘇聯的援助能力。1989年最后兩個月,有18萬人逃離了東德。民意明顯傾向于統一。
這時,科爾向匈牙利政府私底下提供10億馬克,要求匈牙利開放和奧地利之間的邊境,讓東德逃往者通過,逃往西德。
為求援助 蘇聯為兩德統一開綠燈
原本,戈爾巴喬夫認為兩德的統一不切實際,不過,到了1990年,蘇聯的經濟持續(xù)惡化,而這時,聯邦德國豪爽地向蘇聯提供了大量金錢、物資援助以及巨額貸款。
戈爾巴喬夫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變。1990年2月9日科爾訪問莫斯科的時候,戈爾巴喬夫已經宣布:“蘇聯、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之間關于兩個德國的問題沒有分歧,這一問題應該由德國人民自己來解決”。
但是,統一前,西德屬于北約,東德屬于華約,統一后的德國何去何從?
西方糖衣炮彈轟炸 蘇聯坐視德國入北約
當時,有許多種關于德國未來的建議,比如,同時加入華約和北約,或者在兩大軍事集團中間保持中立,再不濟,也可以華約北約同時解散。畢竟,當時蘇聯在民主德國還有37萬的駐軍。但最終,在美國總統布什德國總理科爾的“軟磨硬泡”下,戈爾巴喬夫再次開了綠燈。
當然,西方也做出了讓步,比如,西方同意,統一后的3-5年之內,蘇聯軍隊仍然留駐德國,西方軍隊不會進入原民主德國和東柏林,德國永遠拒絕擁有核武器和其他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北約本身從軍事組織向政治性組織發(fā)展,北約和華約締結互不侵犯條約。
但這些顯然無法彌補德國加入北約給蘇聯和東歐帶來的沖擊。
戈爾巴喬夫是軟弱嗎?
多年后,科爾在回憶錄里寫到,在一些關鍵的節(jié)點上,戈爾巴喬夫的軟弱,使得西方在處理德國問題上相當順利。
但戈爾巴喬夫顯然不會同意這種說法,在他看來,第一,挽救注定失敗的民主德國,那就意味著反對人民的意志;第二,如果要實行鎮(zhèn)壓,與他的政治哲學相矛盾,第三,對人民開槍與他的道德不相容,第四,干涉將損害蘇聯的外交政策,破壞剛剛出現在蘇聯與西方關系中的信任,中斷消除冷戰(zhàn)的進程。
可見,前三個原因可以用來解釋戈爾巴喬夫在兩德統一上的態(tài)度轉變,最后一點,則可以用來回答為什么他會放行德國入北約。
(編輯:陰懷德)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