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凱伊是上海京劇院藝術檔案室的一名資料員。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他修復了近兩萬張老照片和一百多部演出視頻。在他日復一日的伏案堅持下,那些曾經見證過京劇輝煌的珍貴底片和歷史影像,走到了無數年輕人的面前。 大學專業(yè)是國際政治的虞凱伊是如何與京劇結緣的呢?
原來,虞凱伊的父親是京劇老生,退到幕后后負責上京演出的策劃、安排工作。于是,小小年紀的虞凱伊就經常跟著父親到劇團看演出。從童年起,他就對這門藝術產生了獨特的興趣。他說,京劇是一門神奇的藝術,不深入了解時淺嘗輒止,不過看個熱鬧,然而一旦鉆進去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學問太深了,窮極一生也研究不完。
本科畢業(yè)后,虞凱伊就進了上京藝術檔案室,整天與故紙堆打交道。當時上京恰好經歷了一次倉庫搬遷,很多塵封的資料、老照片、錄像重見天日。虞凱伊感到,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僅會讓老照片上的人影圖像逐漸黯淡斑駁,拍照的人帶著親歷的歷史記憶也終將逝去,因此資料修復與整理的工作刻不容緩。于是他決定通過電子化手段來保存它們。
伏案修圖是一份十分勞神耗時的工作,經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修照片的過程又極需耐心,取照片不能留下指紋、清洗照片要用礦物質含量少的純凈水、裝照片的底片袋需要避光避潮……修復之處也很有講究:歲月的痕跡要自然保留,凸顯年代感;若有污漬斑點,則需小心去除,總體要保證畫面的干凈清晰。 另外,把已經修復好的照片、視頻轉化成電子文件以后,最困難的就是去考證信息,經常要輾轉多處信源,才能核實到一張照片的準確信息。
周信芳先生是京劇大師,“麒派”創(chuàng)始人,也是上海京劇院的老院長。這兩年,虞凱伊經手了大概有三四千張周信芳先生的老照片。為了核實照片信息,他或是去翻看老先生的傳記、文論、日記,或是一遍遍登門拜訪相關的親歷者,或是和收藏家交換信息……考證的過程,一開始是為戲,后來總會回歸到人。
在不停地研究中,虞凱伊還了解到這樣一段故事:在“九一八”當天,周信芳先生看到新聞報道,憤怒地拍案而起,決意不能再為了賣票去演出娛樂大眾的曲子,而要通過唱戲去傳達力量,號召大家的抗日熱情。于是他立馬就開始演《明末遺恨》、《文天祥》,告訴大家——“亡國的人,就沒有自由了”。 京劇之所以“名貴”,因為它是一門口傳心授的藝術。虞凱伊將自己的工作稱之為“與時間在賽跑”。這些年,這位“90后”也一直在與時間賽跑著,是為了熱愛,更是為了藝術的傳承。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光 實習編輯:倪璇)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