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當《水調(diào)歌頭》《將進酒》《雨巷》這些膾炙人口的中國詩詞從外國人的口中繪聲繪色地朗誦出來,你能想象這會是什么樣子的嗎?最近在上海,有一個留學生詩文誦讀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來自上海14所高校100多名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參與其中。他們喜愛中國詩詞,他們喜愛中國文化。在他們的眼中,中國是什么樣的呢?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穿著旗袍,頭戴簪子,林千熙撐著油紙傘獨自走在幽長的小道上,宛如詩中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今年9月,上海市留學生詩文誦讀大會舉行,林千熙選擇了中國現(xiàn)代詩人戴望舒的經(jīng)典作品《雨巷》報名參賽。“中國的詩歌很美,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是1927年,當時中國內(nèi)地比較亂,愛情沒有現(xiàn)在這么簡單,他把那個姑娘比喻成丁香一樣美麗的花,有點悲傷,我覺得很有感覺?!?/p>
林千熙來自土耳其,現(xiàn)在是復旦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一年級的學生。高級漢語課上,老師正在用中文講論文的修辭與引述,林千熙可以全部聽懂。今年9月,她申請到了孔子學院的全額獎學金,來到中國留學。從小就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林千熙,在土耳其念本科的時候,就選擇了漢語作為自己的專業(yè)。大二的時候,她還來北京參加過“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并在廈門大學做過一年的交換生。
“很多人覺得中國可能有點窮,但是我來到中國之后,真的吃驚了,完全不一樣?!?/p>
在中國陸陸續(xù)續(xù)生活了不到兩年,林千熙已經(jīng)完全愛上了中國。她不僅喜歡漢語,也喜歡中國的文化和生活,特別是中國菜,“你們的做法多種多樣,有蒸的、煮的、燉的,土耳其的做法很多都是烤的”,林千熙很喜歡中國的豆腐和南瓜,“我們那邊南瓜一般只是做成甜品,中國的南瓜可以炒,可以燉,做法非常多,非常好吃,我每天都要吃一次?!?/p>
每天晚上,林千熙都會和遠在土耳其的家人視頻聊天,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與他們分享。明年畢業(yè)之后,她要么在中國繼續(xù)學習、工作,要么回到自己的國家做一名漢語老師。中國文化給予她不一樣的滋養(yǎng),她也將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臻 林羨德 實習編輯:蔡悅揚)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