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繁華熱鬧的上?;春B泛湍喜分g,有一片密集的石庫門住宅區(qū)。
百余年前,老漁陽里2號和新漁陽里6號,兩棟石庫門建筑,通過一條不足百米的弄堂小道連接著。誰能想到這兩棟普普通通的小樓會成為當時中國暗夜里的一顆火種。
今天,當我們再次踏入漁陽里,修舊如故的外墻仍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當年連接兩棟小樓的弄堂小道已經不復存在,弄堂口也被墻面取而代之,但當我們“穿越”這面墻,似乎能看到百余年前那條小道上,年輕的建黨先驅們往來穿梭,朝氣蓬勃的面龐和身影,耳畔似乎還能聽到他們?yōu)槲ky深重的中國尋找出路而激辯的聲音。
如今,這條弄堂外車水馬龍,已經成為上海著名的歷史風貌保護區(qū)。百年滄桑巨變,漁陽里這顆火種的歷史使命早已完成,然而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見證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們意氣風發(fā),每一道縫隙都吸收過他們劃時代的豪情壯語,由他們點燃的革命火種不僅照亮當時暗夜中的中國,還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