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島內(nèi)有兩條與臺北故宮有關(guān)的新聞。一條是臺北故宮出借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日本展出。這條新聞一出來,兩岸民眾隨即罵翻。另一條,是臺灣新上任的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任命的各相關(guān)負責人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未定,還在征詢中。也就是說,前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任命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確定下崗了。目前,由民進黨領(lǐng)導的臺當局,正試圖在文化上“去中國化”,來割裂兩岸,而事實證明,這一路線最后傷害的是臺灣自己。
陳其南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時間并不長,但創(chuàng)造的話題卻不少。他一上任,就拋出,大家到臺北故宮“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臺北故宮要臺灣化、土著化”等言論。后來又冒出臺北故宮閉館整修文物南遷。給人的印象,這不是一個博物館館長,而是一個政治斗士。
可以說,“去中國化”是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走“臺獨”路線的一個戰(zhàn)略。民進黨知道,在現(xiàn)階段搞“法理臺獨”必將遭到大陸的嚴厲打擊,只敢修改教科書培養(yǎng)所謂的“天然獨”,在歷史文化領(lǐng)域通過“去孔”“去孫”“去蔣”等一系列的“去中國化”動作,割斷兩岸的歷史文化聯(lián)結(jié),走一條“漸進”的“臺獨”路線。在這個“臺獨”路線的指導下,島內(nèi)各領(lǐng)域中有中國印記的東西,都成了“臺獨”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去而后快。故宮文物,在他們眼里已不再是全世界都仰視的國寶,而是“去中國化”必須徹底挖除的一座中國文化大山。
兩岸問題評論員“且十”表示,就拿這次出借給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祭侄文稿》來說,她何止是一件“天下行書第二”的書法瑰寶,更是一座充滿了反對軍閥割據(jù)、以生命保衛(wèi)國家的愛國主義氣節(jié)的中國文化高山。
世界上博物館間的換展是一種正常的館際交流,但臺北故宮卻是用“出借”的方式借給對方。把有1200多年歷史的紙質(zhì)文物、頂級國寶,就這么輕易地出借,除了“獻媚”之外,就是內(nèi)心對這個文物代表的文化,充滿蔑視和輕忽。
臺灣本身就承載著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就是臺灣成長的土壤和根基。就連自稱“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辭去行政部門負責人發(fā)表演說時,都在引用金庸作品中的話語。這說明,滋養(yǎng)你的中國文化哪能說“去”就去得了呢?
“且十”認為,當蔡英文要在臺灣把中國文化“去”掉的時候,“臺獨”文人也就沒有了對中國文化的敬畏之心,輕忽中華瑰寶,把頂級文物不當回事的事件就會經(jīng)常發(fā)生。只是,“臺獨”如真能把中國文化去掉,那臺灣還能剩下什么文化呢?臺灣人民愿意生活在一片文化沙漠中嗎?
(編輯 施蒙納)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