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燥熱的暑期,不少有出行計劃的人都在蠢蠢欲動。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夏天,機票不升反降,便宜了!這對一些人來說無疑是好消息,但對于那些 想著暑期機票 早買早安心的打工人,破防了!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先下手的網(wǎng)友很生氣,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今年暑假,上海直飛日韓的航班價格,整體來了個大跳水,比自己先前買的要便宜很多。但如果要退票,退票費也要兩千元,不劃算,于是只能自嘲成了大冤種。有博主總結(jié),今年暑假上海直飛三亞,今年也就四五百塊錢直飛,北京飛哈爾濱,400出頭,北京飛阿勒泰,1080元,而且還是直飛。除了歐洲航線也來“亂刀補貼”。北京、上海、廣州直飛荷蘭阿姆斯特丹都出現(xiàn)2000多元含稅的“白菜票價”。
這讓很多人都疑惑不解:不是說今年航空公司要“控收益”了嗎?為什么又是說降就降?
其實,細究今年暑假機票便宜的原因,是有多方面造成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航司供給端做出的調(diào)整。今年以來,航司為了抓住恢復的機會,對一些熱門國際航線,大幅增加航班運力。尤其是日韓航線,幾乎是過度投放,上海到日本的航班已經(jīng)達到20條,從東京一路卷到熊本,票量大得嚇人。
其次,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航司咬牙堅持了半年的票價后,發(fā)現(xiàn)自己扛不住了。根據(jù)最近三大航發(fā)布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國航、東航和南航相繼發(fā)布了虧損預警。
再加上,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國內(nèi)、日韓航線,低成本航司和主流航司的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
第三,從消費者心態(tài)上來說,一種觀望慣性逐漸在形成。一個簡單的出行決策,從“只要有假期就買票”,變成了“先等等,先觀望”。當很多人不再提前一個月規(guī)劃行程,而是臨出發(fā)前幾天,拿著一堆比價軟件、蹲點大數(shù)據(jù)波動。到頭來,航司不得不一次次拿出“臨期清倉”來應急,養(yǎng)成消費者“只等跳水”的預期,陷入惡性循環(huán)。
所有低價機票的背后,其實都是同一個邏輯:“別管賺不賺錢,先把飛機飛滿?!彼赃@也是為什么,盡管機票價格看上去“便宜了”,但航司和消費者都并沒有比去年更踏實。
消費心態(tài)一旦失序,這種心理最難修復,這也是航司最怕的。因為原本依賴預售支撐的機票營收模型,一旦出現(xiàn)低價票買得晚,高價票賣不動,整個收益模型就會塌方。所以接下來,航空公司能不能修復這份信任,消費者能不能再對價格有信心,也許要比票價本身,更值得擔心。
編輯: | 沈之穎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