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將于后天,在黃浦江畔最長的一段工業(yè)遺存帶,楊浦濱江,正式亮相,此次空間藝術季以"相遇"為主題,那么在這個空間里,人們將會遇到怎樣的藝術體驗呢?
原上海船廠舊址中,這一大一小兩個船塢是最吸引眼球的。它們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船塢,迄今已有119歲,大的長達200米,小的也有150米,高都超過了10米,人站在塢中,工業(yè)震撼撲面而來。兩座老船塢所在的廠區(qū),就是今年空間藝術季的主展館片區(qū)。
楊浦濱江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左衛(wèi)東表示,在上海中心城區(qū)留下來的船塢,把它的歷史價值要進行活化和利用,借助公共藝術季讓人們近在咫尺地能夠看到這個船塢的震撼力,用一種態(tài)度去看待過去,然后再去建設它的未來。
不僅船塢本身,廠區(qū)里留存的工業(yè)記憶,經(jīng)過藝術家的妙手也煥然新生。像這些看似無序擺放的箱體,其實是一件藝術品,名為"封存的記憶",它是用遺留在船塢遺跡里的廢舊工業(yè)材料,打造而成。
左衛(wèi)東介紹,它原來就是大船塢旁邊的一些修船的一些構筑物,比如里面可能會供電、供水,包括一些修機器的設備都在里面,然后藝術家巧妙的把這個殼子都留在外面,讓市民看到船塢那個時候的一個城市記憶,通過里面的一些聲光電,來展現(xiàn)上海城市歷史上的一些故事,通過一些影片,一些音樂都是老上海一些記憶的東西在里面。
"流動的展場"是上??臻g藝術季的一大特點。近兩年,一些充滿城市記憶的老建筑 更是被發(fā)掘成為了空間藝術展的載體。今年,在船廠舊址主展館片區(qū)的基礎上,整個楊浦濱江南段5.5公里濱水公共空間 都是藝術季的主展場,"相遇"的主題 更是讓大家充滿遐想:漫步江邊,任何一個建筑、任意一個角落,都有遇見城市空間藝術的可能。
比如這江岸邊常見的塔吊,被刷上了看似隨意的涂鴉,但一旦找到特定的角度和位置,就會發(fā)現(xiàn),看出來的畫面別有一番洞天;另一側(cè)的灰倉由原來楊樹浦電廠的干灰儲灰罐改造而成,通過內(nèi)部新架設的樓梯,游客們可以在平臺上登高遠眺。今年藝術季的主策展人北川富朗有些調(diào)皮地表示,整個展場中藏了很多這樣的"彩蛋",等待市民在觀展過程中享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總策展人北川富朗表示,這次藝術季的主題是相遇,是過去和現(xiàn)在的相遇,或者是上海、中國和世界的相遇,因此希望邀請許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家,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視角,當他們與中國相遇時,會展現(xiàn)出多樣化的樣貌。對北川富朗來說,將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記憶,可以賦予它新的意義。
不同于普通的藝術季、藝術展,城市空間藝術季以城市公共空間為載體,更加突出公眾的參與度,希望通過 能被絕大多數(shù)人理解、接受的藝術語言,引發(fā)公眾共鳴;進而推動城市發(fā)展與更新。
空間藝術季學術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常務副院長伍江表示,所謂公共空間,就是讓城市里各種各樣的人,能夠有一個機會進行交流,來讓每一個人能感受到城市的公共空間對他個人產(chǎn)生怎樣的價值和意義,伍江認為城市公共空間最大的意義就是它通過交往,來獲得對城市的認同。
這兩天,陸續(xù)還有藝術家的展品入駐,明晚正式開幕之后,市民游客將有2個月的時間,在這里探尋空間與藝術相遇的趣味。本屆空間藝術季,將在楊浦濱江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藝術客廳,并且,以此次空間藝術季作為起點,這段岸線上還將陸續(xù)建成21件 在地永久藝術作品。希望市民游客能夠在這里,體驗到人與人的相遇、水與岸的相遇、藝術與城市空間的相遇、歷史與未來的相遇。國慶長假里,大家不妨去體驗一番。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正炎 楊柳依 實習編輯:李珂)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