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頌》這首曲子
大家都太耳熟能詳了吧
它的作者是著名作曲家呂其明
呂老今年已經(jīng)90歲高齡
這首《紅旗頌》他用了54年時間反復打磨
可以說是傾注了半生心血!
對于年輕時的呂其明來說
為紅旗作曲是一個牽掛多年
但卻一直不敢動筆去寫的心愿
“我自己是在紅旗下長大,千百萬的人民為了中國的解放獻出了生命。這個紅旗上有千百萬烈士的鮮血,也有我父親的鮮血?!?/p>
“紅旗是勝利的象征,只要有革命者戰(zhàn)斗的地方,都有紅旗飄揚!”
呂其明1951年調到北京工作了四年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
都要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當時的場景大家都是熱淚盈眶,高呼口號
這種情感一直銘刻在他心里……
在老前輩們的鼓勵下
呂其明一鼓作氣,開始作曲!
為了體現(xiàn)歌頌紅旗的主題
呂其明就用了國歌的第一句
七天時間,呂其明完成這部作品
在1965年“上海之春”的開幕式上
《紅旗頌》一舉獲得成功!
從此便傳遍了大江南北……
但這首曲子并沒有到此定稿
呂其明回過頭再聽
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足之處
他想要修改
為了不破壞大家心中
對于《紅旗頌》的印象
他放慢節(jié)奏
用一種切香腸的方法
一點一點地修改
好比一個雕塑家創(chuàng)作出一個作品
要用砂紙慢慢地打磨
呂老這一打磨就持續(xù)了整整54年……
這么一直修改對演奏者來說也是個難題
對此,呂老這么回答:這個演奏它有一種習慣,熟悉了以后他就覺得這個很好,到了那兒他習慣性地就下去了。但是對于作曲家來講,他要根據(jù)他的標準,我改到什么情況底下,符合我自己的標準。
今年五月份,上海音樂出版社
出版了《紅旗頌》的定稿版總譜
呂老說:從此不改了,就這么定了!
小撒開玩笑地問:您確定真的不改了嗎?
呂老笑著回答:不改了,真的不改了,真的不改了
哈哈哈,呂老也太可愛了吧!
除了《紅旗頌》,呂老還有許許多多的經(jīng)典作品,比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他還為《廬山戀》、《城南舊事》、《雷雨》、《子夜》等二百余部(集)電影、電視劇作曲,創(chuàng)作了三百余首不同體裁和形式的聲樂、器樂作品。
之所以這些作品在幾十年以后
還被大家所熟知
呂老認為是生活給他的感受
他經(jīng)歷過抗戰(zhàn)年代
看到過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
他也因此有了一個體會
“越是扎根民族土壤的作品,越有藝術的生命力。”
如今這個時代
藝術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精神產(chǎn)品
它也成為了一個商品
作為老一輩的藝術家
呂老這樣告誡年輕一代的作曲家
這些天,《紅旗頌》一直在腦海中徘徊
每當聽到它開頭的旋律響起
內心總會激動不已
而后面舒緩的片段又會讓人熱淚盈眶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觸?
小撒給出答案
在演講最后,呂老跟大家分享了一段話
“今天我們相聚在游船上,忽然使我想到,我們偉大祖國就是一艘雄偉的巨輪,穿越了七十個春秋歲月,一路上雖有艱難險阻、狂風惡浪,都被我們的黨戰(zhàn)勝,被我們的人民戰(zhàn)勝。
七十年又是新的起點,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我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必將抵達更輝煌的理想彼岸!”
看完這篇文章,再來聽一遍《紅旗頌》
依舊感動不已
感謝呂老為我們創(chuàng)作出這一部部不朽的作品
讓我們聽到樂曲的旋律
就能體會得到先烈們英勇、奉獻的精神
9月28日本周六22:38
我們搬好小板凳
聽90歲的呂其明爺爺開講!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