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如廁時遭氣槍誤殺!江西南昌警方8月7日發(fā)布的一則通報,讓55歲農民工老游的生命悲劇,終于有了“蓋章認定”的說法。
通報顯示,7月6日夜間10點半左右,老游在位于南昌紅谷灘的工地附近上廁所時,被正在附近開車游走捕獵的兩名村民誤以為是獵物而開氣槍擊中、當場身亡。11點多,工友們下班時發(fā)現(xiàn)他遲遲未歸后報警。8日凌晨1點50分左右,警方在距離工地宿舍約800米的田地里發(fā)現(xiàn)了老游的遺體,其頭部位置有明顯外傷。尸檢報告顯示,老游腦部有鋼珠樣的子彈物,肛門部位有待排泄物,推斷是在上廁所之前就出事了。事發(fā)次日,涉事村民自首,隨后被刑事拘留。
公開資料顯示,事發(fā)工地位于南昌市紅谷灘區(qū)的山背熊家村,距離南昌市區(qū)約15公里。老游參與施工的,是國道G320南昌縣相關路段的工程。該路段全長49公里,分多個標段建設,計劃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從地形情況看,這里本就是丘陵地帶,附近的山林中曾有野豬等野生動物出沒。據(jù)此推測,這或許就是事發(fā)當晚,兩名村民游走捕獵的原因。
老游的悲劇,也許并非偶然。首當其沖要追問的議題就是,非法持槍與非法行獵的亂象及其管理。事實上,最近幾年來,江西、湖南等地已接連發(fā)生多起非法狩獵過失致人死亡案,行獵者大多持有長桿氣槍,有的還備有夜間專用的熱成像儀,遺憾的是,仍然沒能阻止行獵者的誤判。
悲劇的發(fā)生,首先源自于行獵者的獲利動機。在部分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狩獵習慣尚存的地方,仍有人會通過出售獵物來獲利,有的獵物甚至還是受國家法律法規(guī)保護的野生動物。同時,認知上的盲區(qū)和僥幸的心理,助長了非法狩獵行為的猖獗。一些狩獵者打著“氣槍不屬于槍支”“狩獵非保護動物不違法”的旗號,淡化狩獵行為的違法違規(guī)性質,隨意而沖動地扣動扳機。
但事實上,根據(jù)《槍支管理法》的規(guī)定,只要符合一定 致傷力標準,氣槍也屬于槍支的一種。而且,槍支的制造、銷售、購買、持有和使用等各環(huán)節(jié),都有嚴格管理規(guī)定。即使是相關行政管理機構 出于安全原因組織的狩獵隊,也會對槍支的持有和使用,劃定嚴格的范圍。越界者,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除了非法持槍與非法行獵,圍繞著如何賠償?shù)膯栴},老游的悲劇中也透露出了更多尷尬與無奈。
公開報道顯示,55歲的老游來自湖南新化,已育有三子,且三子均已成年,母親八旬高齡,他是家里的經濟支柱,靠接零活為生。其家屬提供的考勤表顯示,今年6月,也就是他不幸遇難的前一個月,他在工地打卡上班25天,其中僅有一天出現(xiàn)了遲到或早退的情況。據(jù)老游的工友介紹,該工地最近在進行混凝土作業(yè),經常施工到夜里11點之后才能下班。此外,該工地是露天開放的,沒有設立公共廁所等設施,工人通常是就近找隱蔽地方解決。
悲劇發(fā)生之后,老游的家屬試圖從犯罪嫌疑人和工地兩個方面同時尋求賠償。但犯罪嫌疑人表示,因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無力承擔高額賠償。而工地方面的索賠也不太順利。調查顯示,老游的用工合同,存在層層轉包現(xiàn)象。實際簽署合同的用工單位并不認可老游的死亡屬于“工亡”。相關工程的總包方“中交路橋”項目負責人則表示,愿意給予25萬元的人道補償,但同樣強調,不認可“工亡”的說法。一是事發(fā)時老游已經下班,二是事故中存在第三方的刑事責任。
目前,在南昌市人社局建議下,老游的家屬正通過仲裁、司法等途徑主張權益,相關案件已經移交檢察院。但值得注意的是,涉事的中交路橋勞務分包體系暗藏玄機,最近三年來,與其合作的勞務公司涉及至少23起勞動糾紛,全部都與“拖欠工資”和“超時工作”有關。一名匿名工人透露,包工頭要求簽8小時考勤,實際干16小時,多出的工時算“自愿加班”。
對于此次氣槍誤殺事件,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沈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刑法角度來看,犯罪嫌疑人已經構成了過失致人死亡罪,目前還需要追問的是,槍支的來源及其合法性問題,這方面應當要等待警方的結果。如果涉案槍支屬于管制范圍的話,還可能再追加刑責。同時,本案中涉及到的社會治安管理疏漏問題,也應當由相關部門按照程序來進行調查和確認,并作出針對性的改善。
沈亮同時表示,老游的悲劇還折射出,企業(yè)安全生產責任的模糊界定與農民工工傷認定的維權困境。一般情況下,工作時間內發(fā)生的死亡應當屬于工亡,但對于老游的遇害算不算是工亡,他的家屬和用工單位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并因此而進入了司法流程。但可以確認的是,悲劇的發(fā)生與相關企業(yè)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是有關聯(lián)的。因此,本案不應止于刑事追責,更需推動將勞動者權益保護納入安全生產,讓制度防護網真正兜住勞動者的生命尊嚴。
編輯: | 翟靜 阮麗 |
責編: | 金梅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