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電車系統(tǒng)的布局太發(fā)達,住在房價便宜的埼玉縣,每天兩個小時往返于東京和埼玉縣之間是常態(tài)。埼玉縣行田市,67.49平方公里,比上海的楊浦區(qū)略大一點,從東京出發(fā),乘電車1個小時的車程。我也是第一次來這里。
這里有一片人工挖出來的蓮花池,14公頃左右。當初能夠長出這片蓮花完全是個偶然。2000年前,這里曾經是濕地,應該是生長過很多水生植物。1971年市政府要在這里建垃圾焚燒設施,挖著挖著,挖成了水坑,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重見天日后開始復蘇,到1973年時,水坑里出現荷葉,還開出52多千年前的荷花,索性就擴展成了公園。沒有門票,把自然融入了生活。
這里本就沒有什么高大建筑,2000年建了這座50米高的展望臺,360度對這塊平原一覽無余,天晴時還能看到富士山。承蒙行田市產業(yè)勞動部觀光課的朋友們關照,我可以在展望臺外爬梯子,站的更高,看的更遠!然后我就看到………
行田市從2008年開始做食材教育,從飯桌到水田,從插秧開始讓人們參與種田的全過程。每年都征集志愿者一起做稻田畫。一開始是2000平米的稻田畫,現在稻田畫已經擴展到最初的14倍,2萬8千平米了。日本有100多處稻田畫,行田市并非第一家,也不是只此一家,好不容易成為全日本第一大面積的稻田畫,就想更進一步,干脆去挑戰(zhàn)吉尼斯世界紀錄好了。然而,挑戰(zhàn)記錄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不是光靠面積大就能取勝,還需要保證每一株稻穗都是健康的、能起到構成稻田畫的作用才算符合標準。行田市這里又是夏天溫度偏高的地區(qū),不是干旱就是大雨,經歷了重重困難后,2015年才終于挑戰(zhàn)成功。
行田市,這個城市的神奇之處在于,為促動旅游經濟,給這個城市拓展新主題的同時,也沒忘記幫助傳統(tǒng)工藝延續(xù)傳承。足袋是行田市長達200年的傳統(tǒng)手藝,拇趾和其它腳趾分開的設計可以更緊實的穩(wěn)住身體重心,日本的建筑工人、棒球選手喜歡穿這種樣式的足袋鞋;茶道、花道、日本舞蹈等傳統(tǒng)文化的從業(yè)人員,需要穿和服,所以也只穿足袋襪。從上世紀40年代,隨著襪子和絲襪的普及,足袋從原來的生活必須品,變成儀式的一部分,日本人對足袋的市場需求每況愈下。即使如此,行田市也堅持要保留足袋小鎮(zhèn)的招牌。畢竟這曾是行田市最輝煌的歷史,生意最火的時候,曾經銷量全日本第一,占市場份額80%。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名聲傳承下去。
(編輯:金禮瑋)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