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十六年前的論文近日突遭熱議。原因在于該文所提出的“漢謨拉比與商湯是同一人”這一觀點不僅足夠大膽,更被網(wǎng)友評價為“牽強附會”。
作者先推測古代兩河流域也使用古漢語,再羅列漢謨拉比和商湯在歷史文獻中的事跡之后做出假設性結論,其證據(jù)與結論間的鴻溝難以彌合,邏輯鏈條也脆弱得顯而易見。
任何大膽的學術觀點都必須建立在扎實的論證基礎之上,脫離了實證支撐的“創(chuàng)新”,不僅無法推動學術進步,反而可能偏離學術研究的正軌。這篇論文引發(fā)的爭議,本質上也反映了學術探索中想象力與實證精神之間的平衡問題。大膽的想象與嚴謹?shù)那笞C缺一不可。
一篇論文的問世,往往需經(jīng)歷收稿、初審,甚至匿名評審及期刊終審各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嚴格校驗論證的嚴謹性、論據(jù)的有效性、結論的合理性以及研究方法是否規(guī)范等等。一篇十六年前刊發(fā)的論文,現(xiàn)在爆出如此有失學術水準的問題,也不禁讓人懷疑《武漢科技學院學報》本身的“水分”有多大?對此,相關方面有必要起動問責機制。是審核失職,還是涉及利益輸送,也應該調查清楚,并循跡問責。
編輯: | 陳昱卉 |
責編: | 張?zhí)N昆 嚴相莉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