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辦高中許諾重獎考上清華學生百萬元,被當?shù)亟逃志o急叫停,事件引發(fā)熱議。
學校此舉意在激勵、揚名,本質(zhì)卻是市場競爭策略,試圖將“名校錄取”與“經(jīng)濟回報”直接掛鉤。此類操作在民辦教育領(lǐng)域也并非孤例。重獎之下,地方政績、學校排名、家長期望似乎都能滿足。
然而,2025年高考超千萬考生,清北錄取僅約0.03%。重獎金字塔尖,對絕大多數(shù)勤勉學生而言,傳遞的信號是什么?教育的價值是否僅系于名校錄?。窟@場“豪賭”究竟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現(xiàn)實演繹,還是一場營銷?
應該說,當?shù)亟逃块T的干預很及時,此舉與國家“淡化應試功利”的改革導向背道而馳。不過,叫停個案易,撼動催生它的土壤難。單一依賴“名校率”評價學校優(yōu)劣的機制,地方對“教育政績”的過度追求,社會對清北光環(huán)的盲目崇拜,才是根源。
名校錄取不等同于教育成功,教育的核心應是點燃思想、培養(yǎng)能力、塑造人格,而非制造“教育彩票”的贏家。重獎清華生,用金錢量化、放大名校標簽,只會加劇教育焦慮與資源分配不公,還是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zhì),教育本不該是彩票開獎,而應是照亮前路的燈。
編輯: | 姚亦恬(實習) |
視頻編輯: | 方菲菲 |
責編: | 趙歆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